据上海地铁官微消息,2014年12月22日上午8时许,由于线路外部一施工工地履带吊车倒塌侵入,导致正在运行的11号线地铁列车与吊车大臂发生剧烈碰撞,造成线路设施和列车受损,经抢修后,23日上午该段已恢复开通运营,事件中未造成人员伤亡

接报后,应急管理部立即作出部署,要求上海市相关行业领域开展安全检查,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提级调查该起重大涉险事故,分析原因,追查责任,并通报批评工程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

事发项目是沪嘉高速-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,项目分为两个标段,本次事故发生在2标段附近,2标段施工工地紧贴地铁11号线,建设内容包含沪嘉高速Y型立交、联络线地面辅道、沪嘉高速陈翔路匝道三部分。

2标段建设单位为上海公路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;监理单位是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;施工单位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
这次发生事故的位置在NW匝道附近。现场有4片箱梁已经运抵现场,其中有一片在事故发生后呈侧翻状态,似乎就是正在执行吊装作业的箱梁

上海地铁随后发布了道歉信,并表示乘客可通过上海地铁官网运营专页获取电子致歉信:

题外话:看到这个落款章,很多网友估计和流年哥一样,不禁对此感到好奇,“致歉信专用”章是个什么章,是否合法合规,具有怎样的效力?

流年哥猜想,专用章在突发运营故障等情况时,能简化内部审批流程,让致歉信更迅速地发布,及时向乘客表达歉意与说明情况,但效力也存在局限,与公章等具有明确对外法律效力的印章相比,其法律效力相对有限,在一些涉及重大责任认定、赔偿等法律事务中,不能仅凭此章确定地铁公司的最终法律责任。

网友说“庆幸今天不是工作日,要不人流量那么大,影响就更大了!” 初步估算,这次事故造成的赔偿金额应该在千万到数亿之间,同时,应急管理部已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。事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,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总包单位、专业分包单位(吊装单位)肯定是脱不开关系。

事发之后,有自称工地工作人员的人将群聊记录公开,他们认为事故与操作人员无关,根本原因在于履带吊车的质量问题

不过,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网传最倒霉"背锅侠"竟然是位看似只有30岁出头的年轻女工程师,作为上海城投方负责该项目的核心人员,女工程师无疑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,能够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肩负起如此重大的项目责任。

本是业主方的协调设计高手,却遭遇了施工方的"神操作",无辜卷入这场风波,事件一出,女工程师瞬间成为舆论焦点,尽管她一再澄清自己的职责范围,但公众的指责声还是如潮水般涌来。

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压力,她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迎难而上。她四处奔波,搜集资料,力证自己的清白,同时协助调查事故真相。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,她的生活被彻底打乱,但她依然咬牙坚持,只为还自己一个公道。

像流年哥之前做过的很多项目,一旦涉及地铁、高速、高铁,那施工手续没个两三个月是办不下来的,各种安全保证措施、专家论证,真正施工的时候那更是严得不行的,这起事故也是暴露出施工方安全意识非常淡薄

希望此次事件能够成为一个警示,推动更多关于城市建设安全的讨论和改进措施的出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