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刷到一个消息,是中字头某工程公司发的2024年一建考试喜报。2024年公司共有37人通过考试,其中建筑工程16人、水利水电工程9人、市政公用工程7人、公路工程4人、铁路工程1人。

image.png
高度重视一建取证工作,量化分解制定各项取证计划,并且要对完成情况进行奖惩。 同时对已经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和关键岗位未取证人员下发提醒函,督促、提醒学习和报名。

image.png

这让我想起来8月份全国整顿瓜证行动时,各省市公布的瓜证名单,当时一些中字头企业也位列其中。


拿成都第一批挂证企业名单来讲,一共4424家企业,8954名人员。其中,中X二局集团有限公司,中国X冶集团有限公司,这两家公司的涉嫌“挂证”总人数分别位列前两位。


央企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缺人不缺证。确实。但现实情况依然还是会有部分单位从外面找证。


央企如此,民企更一样。以前经济环境好,基建狂魔能出活就是王道。所以真正从业的人,要么没时间考,要么认为自持有经验,考不考无所谓。因为就算自己没证,公司照样给自己配一个证书。


他们不考,单位又要用证,那么,就造就了一批一批考证去瓜证的人,给这些真正干现场的人和企业去用。


那些年行情很好,当时市政还被称为常青专业,一年六七万很正常,所以越来越多瓜证的人涌入考证大军。


好的时候一片欣欣向荣,但随着行情下滑,部委开始严查挂靠,单位开始搞内卷。你在关键岗位没证,以前还可以找证书给你配证。但随着核查越来越严,不论是平常的双随机动态核查,还是考勤对比,查社保,查频繁换单位,查公积金,以及陆续开始的数字化预警。都要求你作为项目经理和关键岗位必须真正有证书。

这个时候从单位的角度来讲,如果继续用外面的证书,操作性变得越来越麻烦,成本也居高不下,就开始要求员工考证。


所以现在考证的人,刚需占比的越来越多,自上而下被倒逼必须持证。只有自己的员工有证,才能慢慢平替挂靠的,节省成本,用着也方便。对于从业的人,当持证上岗变得更普及,没有证的也更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