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程行业摸爬滚打的这些年,我亲眼见证了无数同行从满怀憧憬到陷入迷茫。曾经,一级建造师证书是工程人眼中的“香饽饽”,是进入高薪项目、获得职业晋升的敲门砖。然而,如今这本证书却逐渐沦为“压箱底”,让无数工程人陷入迷茫与焦虑。


过去几年,一建证书的含金量极高,建筑专业一建证书挂靠费用3万起步,市政专业甚至高达5万,企业竞相争抢。然而,如今房建一建证书价格跌至1.2到1.6万,市政专业也不足2万,价格近乎腰斩。


同时,市场上证书数量却在不断增加,供需关系的失衡,让证书不再是稀缺资源,其价值也随之大幅缩水。


政策监管的收紧更是让证书挂靠市场雪上加霜。政府严厉打击证书挂靠等违规行为,违规企业和个人将面临严厉处罚。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,企业不敢轻易冒险,证书挂靠市场逐渐萎缩,证书的“变现”途径被大大限制。

image.png

一建证书从“香饽饽”变成“压箱底”,其实是市场规律和政策监管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,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,证书的稀缺性不再。同时,政策的严格监管使得证书挂靠等违规行为难以遁形,进一步压缩了证书的“灰色价值”。


在这种形势下,纯挂靠的证书价值还在不断走低。但对于认证合一、有真实业绩、注册路径正常的证书,其价值却在飙升。这说明,市场对真正有能力、有实绩的工程人才依然渴求,证书只是敲门砖,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。


一建考试难度逐年增加,市场需求却未同步增长,部分行业甚至因经济下行缩减岗位,导致持证人员“内卷”加剧。考试难度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通过率低、考试科目多且分数要求高、不同专业的通过率差异显著、滚动管理制度严格以及考试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。


然而,市场对一建持证人员的需求并未同步增长,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萎缩。这种供需失衡导致持证人员竞争加剧,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间,部分行业缩减岗位,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。


理论型证书偏重书本知识,而企业更看重实操能力;部分专业(如市政、水利)市场需求有限,持证人员被迫“向下兼容”竞争普通岗位。许多一建持证人员居然只能去小公司或者工地做基础工作,那么考一建的意义是什么呢?


这种现象的背后,是证书与实际就业市场之间的错配。理论型证书虽然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,但在实际工作中,企业更看重的是实操能力和项目经验。

此外,部分专业如市政、水利等,市场需求有限,导致持证人员不得不降低就业期望,竞争普通岗位。


面对证书贬值的困境,工程人不能坐以待毙,必须主动求变,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。参与实际项目,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,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,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。


新兴领域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。别总盯着传统的房建项目,机会可能就在这些新领域里。绿色建筑、智能建造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。这些领域不仅前景广阔,而且薪资待遇也相对较高。关注这些新兴领域,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,将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。


比如,智能建造领域,随着AI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,智能施工管理、建筑机器人等新兴岗位不断涌现。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工程人,无疑将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占据优势。


在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中,持续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。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、新知识,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,才能在职场中保持领先地位。


证书贬值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停滞不前。只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,积极拥抱新兴领域,就能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!